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资料图)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白酒圈的洋河股份就正在上演这样的“败局”。自2009年上市以来,洋河股份就喜欢用闲置资金委托理财,统计表明2015-2020年,洋河股份包括理财产品和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投资收益达到68.76亿元。因此,洋河股份也落得了一个“理财狂”的标签。不过,随着地产信托产品相继暴雷,洋河股份也卷身其中,并引燃了殃及池鱼的那一把城门之火。
在财务暴雷隐患公开后 ,洋河股份也受到了投资者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而大众质疑的焦点在于,“副业”套牢的洋河股份,是否存在主业营收受损、投资者利益难保的风险。甚至因为洋河投资的地产信托暴雷,而让基本盘失守?我们通过洋河近年的发展状况,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数百亿押注“理财”,骑虎难下被“套牢”
作为白酒界的理财老手,洋河股份的投资风格,更像是一个“赌徒”。早年洋河股份因为投资理财产品获得了巨额收益,因此也尝到了一些甜头。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2020年,洋河股份又分别投入104亿、121亿购买信托理财产品。
然而,2023年3月中旬,理财狂魔洋河股份一纸公告透露,又有信托暴雷,洋河股份也涉及2亿本金未收回。洋河此次2亿本金未收回,也被视为洋河股迄今为止最大一个雷。
媒体报道称,洋河股份2021年因信托理财计提2.5亿减值,由于对多家地产公司仍有风险敞口,至今仍让投资人寝食难安。
据了解,洋河股份为了更好地“理财”,还专门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洋河投资,并于2021 年 2 月 26 日、2021 年 3 月 1 日,分别出资1亿元认购了“中航信托·天新湾区更新1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1期及第2期,产品预设存续期限24个月。
这也意味着,3月1日以上两笔信托投资全部到期。但意料之外的是,洋河股份表示,受托人中航信托近日发来信托计划延期公告,目前洋河投资除收到投资收益1376.3万元外,信托产品本金2亿元及在2021年12月20日之后的预期收益未收回。
对于洋河股份来说,这显然是一种风险,而对于洋河股份的投资者而言,最担心的时候会因此波及自己的投资利益。虽然洋河股份即使对相关情况进行了纰漏与澄清,将对股东负责到底。
但是据了解,上文提及的中航信托的天新湾区更新10号系列已被网友透露,其财务已暴雷。而早在去年6月,就有网友在贴吧反映“不付息,已违约”。
只是,相比过往洋河股份频繁暴雷,这只是冰山一角,业界甚至调侃,不走寻常的白酒品牌洋河股份,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踩雷大户。
例如,2021年12月初,公司投资的中信信托·嘉和 118 号恒大贵阳新世界,被官方披露称,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本金和收益延期兑付。受托人中信信托启动司法处置程序,依法追索债权,督促恒大集团相关方履约还款。据报道,涉及投资本金收益加总超过1.6亿元。
对于洋河股份如此执着于对外“投资理财”,一些投资者表示不解,因此也在一些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发起提问。不过,洋河股份对其经常押错宝并不以为意。
例如,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曾在面对投资者质疑时,公开表示:“投资合伙基金是在满足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力争财富的保值增值。” 对此,白酒营销专家也表示,洋河股份热衷信托理财产品投资,或许也是行业特性使然,颇有一种“别无选择”的意味。
一是,现金流比较充裕,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去做这样的理财投资。二是整个酒类企业的经营环境比较动荡,即使是从保护资产的安全性角度,去购买理财产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资产保值的一种行为。三是,酒类的消费模式有关,目前很多酒企利用银行系统进行加大这个产品的销售以及提高企业产品影响力,从而带动企业产品销量的增长,而洋河股份可能也有这样的如意算盘。
投资者显然不会听信这些“甜言蜜语”,而股价表现便是投资者情绪的直接反映。截至6月16日收盘,洋河股份报收145.15元,较2021年2月23日张联东当选董事长时200元(前复权)的股价,每股已跌掉54.85元,折合市值缩水超过800亿元。
由此可见,偏爱投资的洋河股份,在资本市场已经让投资者失去信心,甚至敬而远之。
高端化无果,虚胖的行业第三
如果说洋河股份投资“搞钱”是走偏门,那么洋河股份凭借产品攻占白酒市场,甚至冲击高端就算是行正道了。只是,久经沙场后,洋河股份也发现了,高端市场虽然是一块肥肉,但是并非谁都可以如履平地、横冲直撞的。
2021年2月份,张联东接棒洋河股份董事长,对于洋河股份需要瞄准海外市场与高端市场的战略意义,张联东可谓心中有数、心知肚明。只是,在白酒这个百年老店如云的赛道,高端化、名酒化的策略,也让洋河股份有几座难以跨越的大山。
例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都是洋河股份不可忽视的存在。值得一提的是,时至2022年,高端白酒市场被这三个品牌几乎“垄断”行业格局,也无人足以撼动。据第三方券商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茅五泸”已占据了94%的高端白酒市场份额。
而近年一直高喊要打入高端市场、却又缺少高端市场话语权的洋河股份,却显得有些尴尬,不仅高端市场Top榜单不见其身影,连白酒行业老三的地位,也显得含金量不足。
据了解,2010年,经过改制后的洋河股份正式坐上了白酒行业的第三把交椅,直至2019-2021年,白酒行业进入了新的高速增长期,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名酒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不过,洋河股份却是一个例外。近年,洋河股份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9.02%。而2019年-2020年,其营收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分别为-4.28%、-8.76%的增速,甚至与行业整体向好的大势有些背道而驰。
期间的2021年,洋河股份虽然取得正向增长,但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速不足0.4%。这也意味着,三年的白酒黄金期,洋河股份并未享受行业红利,而是止步不前。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时,洋河股份不进则退。近年,原本位居第二梯队的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品牌也争先恐后向第一梯队冲刺。
于是,尴尬的一幕出现了,根据各家白酒企业的2022年财报,洋河股份白酒营收首次突破300亿,仅次于茅台、五粮液,但是在净利润方面却输给了泸州老窖。
数据显示,2022年泸州老窖归属净利润突破百亿大关,达103.65亿元,超过营收更高的洋河股份和山西汾酒,更是三家之中,唯一一家净利润超百亿的酒企。
这也意味着,洋河股份空有老三的规模,如果比起盈利能力,其实2022年行业老三已经易主,换成了泸州老窖。要知道,在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泸州老窖,行业第三的含金量,或许远超洋河股份。
洋河股份除了在净利润的绝对值上落后于另外两个玩家外,其净利润增速同样不及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尤其净利润增速高达52.36%、在白酒前五中排名最高的山西汾酒。
由此可见,洋河股份虽然看起来是行业Top3、位居行业头部的位置,却与第二梯队的玩家打成一片,甚至高端市场缺位、与其他玩家不相上下。这也意味着,即使是拼营收规模,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反超洋河股份,也只是时间问题。
产品与模式弊端渐显,未来发展受阻
据分析,洋河股份规模大、利润薄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其低端产品贡献营收大头,毛利率过低,另一方面,其深度分销模式存在天然的弊端。例如,渠道价格体系过于透明,从而让经销商缺少积极性。加上其渠道精细化运营的模式,让其经销商规模受限,难以与其他品牌抗衡。
洋河股份的模式弊端,也导致了其库存积压以及人力支出问题。与此同时,其产能利用率低、毛利率低,因此在净利润方面与第一、二梯队的玩家相比,都存在着明显差距。
例如,根据汾酒此前的预告,2022年洋河股份与山西汾酒在营收规模上相差41亿元左右,在净利润上相差15亿元左右。这一差距在2021年分别为53亿元、2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影响洋河股份发展的,还有其背负的现金流压力、存货压力等。例如,据其2022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36.7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53.18亿元减少了116.4亿元,下滑幅度达76.19%。
据官方解释称,究其原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等减少,以及本期支付的各项税费等增加所致。而与之对应的,也是洋河股份的存货高企。例如,2020年末至2021年末,洋河股份的存货分别为148.53亿元、168.03亿元。
而一年后的2022年末,这一数字升至177.29亿元。这也意味着,洋河股份营收走高的同时,其存货规模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其合同负债也在直线下滑。根据一季报显示,洋河股份截至一季度末合同负债余额为69.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137.4亿元的合同负债大幅减少49%。
核心经营财务指标差强人意,问题出在洋河股份品牌力不足、渠道方面存在弊端。虽然早年通过赞助春晚积蓄了一些人气,但是随着其模式弊端越来越凸显,其增长乏力、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也随之暴露。这些因素,都将成为洋河股份保住行业前三、稳住行业地位的致命因素。
结语
令人不解的是,洋河股份处于不上不下的行业位置,已经并非一天两天,但是其目标似乎并在于此。而是转战信托投资,试图在其他业务板块掘金。
但是事实证明,洋河股份或许并不是一个精明的投资家,更像是一个让自己处于财富诱惑之下的“赌徒”。因此,当其主业已摇摇欲坠之时,恐怕其副业也难撑起大局。相信行业地位正在受到威胁的洋河股份,不会坐以待毙,更不会对各种抢占行业老三的对手视而不见。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亚商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