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庄冠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具体部署,作为基层工作者,最要紧的是抓落实。”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农商行董事长谢文辉结合该行十多年的实践,就如何落实谈了他的体会。
一是立足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及特色资源禀赋,打造特色机构、丰富特色产品、畅通特色渠道,推进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见服务、见产品、见成效”。
重庆农商行围绕柑橘、柠檬、榨菜、畜牧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首批打造60余家乡村振兴特色机构,对产业链上各类农业主体提供金融支持。如在盛产花椒的江津设立了“花椒专营机构”、榨菜之乡的涪陵设立了“榨菜专营机构”、中华诗城的奉节设立了“脐橙专营机构”、黄连之乡的石柱设立了“黄连专营机构”等,为当地产业提供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服务。
“围绕乡村振兴企业初创、成长、成熟等各阶段和产业链产、供、销各环节需求,创新推出了巫山脆李贷、云阳面业贷、渝北金果贷等特色产品,为各类涉农主体定制渝快乡村贷、渝快助农贷、烟叶种植贷、农产品鲜储保证贷等系列金融产品100余款。”谢文辉介绍,重庆农商行探索挖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域、牲畜等“沉睡”资产抵押融资价值,成功发放重庆市首单生猪、活羊抵押贷款,首笔肉牛活体抵押跨境融资贷款等,有力破解了“三农”抵押融资难题。
二是用数字乡村金融新生态破解农村金融成本与收益不匹配以及农村农民金融便利化难题。
重庆农商行依托金融监管部门打造的“金渝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长江渝融通”等,打造本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管理平台,根据当地产业规划,精准产业画像、绘制产业地图,建立差异化授信模型,主动实施授信,提升乡村产业金融服务质效。
重庆农商行联合政府基层组织,为基层分支机构配置1500台智能工作手机,建立以村社为网格的金融服务方式,在重庆市30余个区县全面推进“整村授信”工作,让客户足不出村即可完成贷款全流程。
三是通过体制机制建设保障金融支农。比方说单列信贷规模,切块专项资金,推出专属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保障涉农贷款投放。又比方说,单列考核机制,竭力提升基层分支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积极性,提高区县分支行发放“三农”贷款的考核系数1.5-6.5个百分点,给予普惠型涉农贷款70-110个基点内部转移定价优惠,按涉农贷款利息收入的20%调增员工绩效,最高可达一般贷款的2.5倍,近三年乡村振兴业务条线累计倾斜绩效资源超过1.8亿元。
谢文辉表示,重庆农商行把党建引领作为拓展农村金融的重要制度保障,全行45个党委、530余个党支部、7100名党员、36名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充分发扬“走千山万水、进千家万户”优良传统,走进群众、贴近农村。
实实在在抓落实取得了实效。截至目前,重庆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超过2100亿元,约占重庆涉农贷款总额的30%,农户贷款余额超过1200亿元,约占重庆农户贷款总额的50%,服务重庆市农户及各类涉农经营主体超过140万户,服务了重庆70%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农”业务指标居重庆市银行业前列。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亚商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