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以前只晓得有块树朳,砍点柴禾方便,究竟能值多少钱没得哈数,现在有了这个红本本,不仅有了估价,而且年年还会升值,可以支取。”近日,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水坪镇塔儿湾村村民张玉英颇为开心,她家的5亩林地顺利从竹溪县两山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拿到了《生态资源受益权证》。
“颁发《生态资源受益权证》,在全省尚属首例。”竹溪县两山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旭培介绍,据悉,有了《生态资源受益权证》,权利人就可以依法享有《生态资源受益权证》继承、转让、交易等权益。竹溪县两山生态建设有限公司作为交易平台,通过将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收储、专业化整合、市场化运作,把生态资源转化为优质的资产包,从而实现“两山”资源优质高效转化。农户获得租金和分红等财产性收益,政府获得生态效益,银行获得本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鄂、渝、陕三省交界秦巴山区的竹溪县,森林覆盖率82.6%,植被覆盖率87.3%。2021年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值排全省第三类县市区第3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前十,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县。
如何让“好生态变成好产品、好产品卖出好价钱”?竹溪县通过“开展确权评估,在生态价值量化上破题;建立“两山”银行,在创新绿色金融上破冰;探索“三变”新路,在推动资源变现上破解”的“三破”措施,拓展生态资源增值变现通道,让绿水青山变得有颜、有价、有市,从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数据链、产业链、金融链“三链融合”。
开展确权评估,在生态价值量化上破题。竹溪县对全县林地、生态公益林、森林质量、林地保护、林地权属等进行逐一登记,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形成生态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库”,以摸清生态家底。对全县22条河流、49座水库和29万公顷林地进行划界确权,并颁发自然资源不动产权证书,实行确权发证。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房一体”确权登记,探索林权交易及登记发证工作,界定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权责归属。聘请北京林业大学开展生态资源评估和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工作,在全省首个形成GEP核算报告,全县GEP总值达6000多亿元。
建立“两山”银行,在创新绿色金融上破冰。制定竹溪县“两山”实践创新工作方案和“两山银行”试点实施方案,构建生态资源的“调查-评估-管控-流转-储备-策划-提升-开发-监管”的全过程工作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量在绿色发展财政奖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生态环境治理评估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持续“赋能增值”。2021年12月竹溪县成立竹溪县两山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标志着鄂渝陕毗邻地区首家“两山”银行诞生。“两山”银行下设评估、收储、交易、运营、风控五大中心,分别行使产权收储和资源提升、资源测量和动态管理、资源价值评估、资源项目增信、资源打包和市场交易、全过程风险控制等功能,推动生态产品“明码标价”有序交易,让绿水青山有颜、有价、有市。通过引入金融机构、国有资本、社会资本、运营团队、咨询机构,参与运营平台的经营管理,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数据链、产业链、金融链“三链融合”。竹溪农商行与竹溪县两山生态建设有限公司签订50亿元综合授信意见书,探索开发“茶叶贷”“碳林贷”“乡村旅游贷”等绿色金融产品,交易额达5亿元。
探索“三变”新路,在推动资源变现上破解。竹溪县“两山银行”成立之初,与龙井种植专业合作社、四点灵茶业公司等27家茶叶种植加工企业签订生态资源存放开发协议,将碎片化、分散、闲置的茶叶资源、茶业资产通过“两山银行”平台规模化收储、专业化整合、市场化交易,推动生态资源转化成生态资本。采取租赁、入股、托管、赎买等多种形式,将33万亩茶园基地资源流转到县“两山银行”平台,再由商业银行推出茶农贷、茶企贷、茶商贷等绿色金融产品,主要用于茶叶育苗、种植、加工、市场开发、品牌建设等。2022年3月,竹溪农商行发放首笔3亿元“茶叶贷”。通过建立“茶业集团+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链接模式,组建产业发展联盟,推动村民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作用下,去年竹溪县茶业全产业链新增产值10亿元,带动2万余人增收。(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郭军)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亚商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